男人三十开始坏 第十二章 冒雨栽秧

  江雁开始了接妻的生活。
  
  山村学校,每年逢栽秧、打谷的日子,都要放一个星期的假,老师、学生好回家去支援农忙。昨天刚放了"农忙假",江雁便冒雨赶来滩头妻子兰姜家。
  
  山村就睡在大山的怀抱里,此刻她正在慢慢苏醒过来。云雾是山村睡梦中的呼吸,淡淡缓缓地,丝丝缕缕地飘荡。那红红的小块儿日头,像早起化妆的女人剩在那里的一堆胭脂似的。一条清澈的小溪,从山涧偷偷溜出门,在两岸青山的护送下,如一曲欢歌乐音,从村子的中间活蹦乱跳流过,把村庄和田野蜿蜒得亮丽精彩。潺潺的高山流水,就是山村的血脉了。
  
  清晨,江雁无暇欣赏这山村的美景,挑着撮箕去秧田里挑秧苗。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农田由生产队下放到户时(分田到户,就是由集体转化为个人),为了公平起见,实行抓阄分配制,俗话说"好汉阄下死",抓阄后谁也没有怨言。分田组织者将一个队的稻田按路程的近、中、远各分为若干阄,因而分配下来的结果就是每家都有近、中、远三处的稻田。
  
  兰姜家的秧田就在屋子附近,可要挑秧到四五里地远的稻田里去栽。等江雁到秧田时,岳母和姨妹们已扯得两三担秧苗了。江雁和兰姜、岳父、老表(兰姜的兄弟)一行,挑着秧苗到达目的地时,已是一身汗水,江雁一屁股坐在田坎上,看着岳父和兰姜将撮箕里的秧苗丢到稻田里。这丢秧要一定的技术,因丢到田里去时,要甩得均匀,这样才能在栽秧时,不论栽到何处,都要有秧苗,不用去别处拿秧苗来栽。栽秧也要有一定的技术,栽下的秧,即要纵行对齐,不能弯,同时横行也要对齐,四株之间要成一个"井"字形。栽秧好手能又快又好地将其完成,而不是能手的,栽下的秧就好似水蛇过江,七弯八拐的,这样会影响谷子的产量,因而马虎不得。
  
  兰姜的父亲知道江雁不会栽秧,便早有了准备——带来一根长长的棕绳,用来"打箱"。江雁和岳父"打箱"。一人拽住棕绳的一端,捆上一根木棍,然后各自走到田坎的一端,把棕绳扯直,将木棍插入田中固定好后,便沿着棕绳将秧栽下,栽好一线后,将木棍扯起来,再用等长的两根木棒,一人一根,一人一端,量好宽度,再将系好在绳端的木棍插入田土中固定好,扯直,再沿着棕绳把秧苗栽下,如此反复,一丘田就被分割成若干个"箱",一个"箱"里最多只栽五株,这样难度降低了,栽下来的秧,基本上看来算是整齐的。
  
  贵州素有"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的"美誉",在这栽秧的季节里,更是如此,刚才还是朗朗的晴天,一团乌云飘来,紧接着就是一阵大雨,大雨过后,天便又晴朗起来,说不定那时,又会一阵大雨,过后再晴,真似"栽秧的天,如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栽秧不躲雨,打谷不歇凉。"
  
  栽秧下雨是最平常不过的事了,因而,下雨是不能躲的,就如没有雨一般,该干啥继续干啥。
  
  一人在一个"箱"里栽秧,暗暗的彼此在比试着,看谁先栽完自已的一"箱"后,可以先上田坎休息。
  
  江雁在栽到大田角靠山坡脚处时,觉得脚肚子处有些痒痒的,扭头一看,一只筷子般粗细的蚂蝗叮在脚肚子上,江雁吓得赶紧用手去拨,但蚂蝗的吸盘吸在脚上很紧,拨不掉,江雁于是?a href="http://www.jj59.com/" class="keywordlink">九九镜嘏艿教锟采希??愕脑栏敢哺辖襞芾矗???憬哦亲佑新旎却ν铝艘豢诳谒??缓笥盟柯椴萃?乱还危??旎裙瘟讼吕础4耸保??悴桓业侥谴θピ匝砹耍?愀?栏富涣说胤嚼丛浴?br />  
  栽秧如鸡吃米一般,一上一下,一上一下,一天下来,腰是最酸痛的,抻都抻不直了。
  
  晚间,只想喝一杯酒,好美美地睡上一觉。
  
  第二天最难过,腰酸痛得不得了。
  
  到第三天要好一些。
  
  等到第四天开始适应时,秧也就快栽完了。
  
  农村春季的第一件大事完毕后,兰姜可以随江雁到夫家小住几天。
  
  "夫妻双双把家还"。
  
  正是:
  
  山雾朦胧薄似纱,
  
  崎岖泥泞路又滑。
  
  昨晚一夜听春雨,
  
  路边开满无名花。
  
  赶到滩头栽秧草,
  
  帮助岳父把田插。
  
  天雨路滑莫怨叹,
  
  接妻回家度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