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0年开始,高级职业经理人与资本方的矛盾升级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罗列出有代表性的人物的事件:杨宏儒、刘持金、屈云波、王志东,还有刚刚令业界产生强烈反响的姚吉庆事件等。
为此,《经理人》特别就“高级职业经理人的出路问题”采访了对职业经理人颇有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总裁彭剑锋,这里需声明的是,采访不是针对某企业或某人。
老板没有学会如何与高级职业经理人打交道
《经理人》(以下简称“《经》”):这一两年来高级职业经理人与老板的矛盾愈演愈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彭剑锋(以下简称“彭”):中国还没有完善的高级职业经理人市场机制,强大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出现需要土壤,需要历史沉淀和底蕴,他们不成熟,另外,他们还没有真正得到社会的承认。
《经》:能否具体到企业这个层面来说呢?
彭:从这方面说,产生矛盾大多是民营企业。企业是靠老板个人或几个人发展起来的,靠抓机会、抓资源等做大的,不是靠一个团队,他骨子里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意识,环境上也导致了这企业离开老板又不行。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光靠老板又不行,所以需要职业经理人团队。但请职业经理人是个痛苦的过程:把他的权力、责任放给高级职业经理人,是很痛苦的。很多中国企业家也想交班,也想更新自己的观念,但他本身需要进行角色转换,特别是观念和行为要转换。高级职业经理人要发挥自己的作用,企业必须建立理性权威,开放权力结构才能建立理性权威。而中国企业正处在人治向理性转型的时期,很多企业离开人治肯定不行的,中国企业很多是以人治为主、理性为补。在这种条件下,老板应该学会如何与职业经理人打交道,如何驾驭职业经理人,同样,高级职业经理人也要学会如何与老板打交道,这都需要一个过程,之后才能进入愉快合作的阶段。
到企业去练一把的心态是错误的
《经》:从高级职业经理人自身来说,他们有何问题?
彭:主要是因为底蕴不够。特别是职业经理人的职业精神、专业精神不够,职业素养不够。专业精神、经营管理技术可以速成,但职业精神是需要一定的社会历史积淀的,而中国企业才有十几年的发展时间,不像西方企业有上百年时间。
《经》:那你对高级职业经理人有什么建议?他们该怎么做?
彭: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高级职业经理人要增加自己的修练,提高能力增加底蕴;二是站在企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为企业创造价值。有些经理人是站在自我的角度,不是为企业创造价值,而是到企业去练一把,这种心态是错误的,不能把企业当作学习场所,或者当作实践自己理论的场所,这种心态、观念是不职业化的,你必须站在企业的角度。三是你要学会沟通,与企业家沟通,与企业家下面的各创业团队进行有效沟通。要学会与创业型企业家打交道,中国企业家大多都是创业型企业家,不是职业型企业家;四是高级职业经理人你不是单枪匹马,你必须靠一个团队,组建好你的团队。五是你跟老板要成为合作者,不能变成老板的寄生虫。
老板要承认职业经理人的人格和人才主权
《经》:反过来,你对老板又有什么话要说?
彭:从老板讲,一是你对职业经理人要信任,很多老板太缺乏这个了;二是你要开放心态,开放权力结构,你不开放,职业经理人再有本事也英雄无用武之地,很多企业就把高级职业经理人当花瓶,这是错的;三是老板的观念、行为要转型,他要学会与职业经理人打交道,优秀的老板懂得如何与高级职业经理人打交道,懂得发挥自己的企业家精神又增加理性的色彩,四是老板要承认职业经理人的人格和人才主权,即尊重人力资本的价值。
《经》:高级职业经理人与老板产生矛盾很多都归结于激励及职业经理人的价值问题,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彭:我强调老板要尊重人力资本的价值,即人力资本与货币(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资本具有同等的地位。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货币资本不尊重人才资本,对高级职业经理人激励不足,体现不了人力资本的价值,甚至货币资本根本不把人力资本放在眼里;二是职业经理人不尊重货币资本的价值,即出资人的权益。有的职业经理人完全抛开出资人,搞内部人控制,出资人往往插不进去。
《经》:国外企业是如何做的?
彭:就是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一是决策机制,二是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三是建立有效权力结构,四是管控体系,包括目标、责任、预算、审计、财务,等等。治理结构完善了,你才能处理好董事会与经营班子的权力分配矛盾。
出路不存在问题
《经》:在中国的跨国公司对职业经理人还是比较认可的,但这些跨国公司的很多经理人为什么同样也有这种困境?
彭:我认为这些经理人在某种意义上只是在一定层面管管这个企业,但听命于上级,在某种意义上他只是一个公关人或产品销售者,并不是在担当企业家的角色。
《经》:高级职业经理人的出路何在?
彭:出路不存在问题,最关键的是他能不断地学会适应,学会修练。
《经》:有些高级职业经理人变成资本的主人,或到咨询业去,你对这种现象如何看?
彭:不管是成为资本的主人,是变成咨询专家,还是其它,都无可厚非,是正常的,都是一种选择。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所以选择会是多样化的。
姚吉庆的出路
以姚吉庆为主角的“一个人和七个人”的故事谢幕了,他这个曾经作为高级职业经理人的典范,同样被迫演奏了中国职业经理人“从一见钟情到互相猜疑,再到不欢而散”的尴尬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