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企业如何提高商品条码印刷质量

一、概述

  商品条码从外观上看似普通,但它在尺寸和光学特性方面的质量要求却是不容忽视的。印刷企业应加强对商品条码印刷质量的管理,对条码质量进行有效控制,才不会导致因盲目印刷而出现大量废品,从而避免给印刷企业造成严重损失。条码印刷质量控制参见图1。承印商品条码的印刷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商品条码质量管理与控制。图1条码印刷质量控制参考框图

  二、质量管理措施

  1.积极申请商品条码印刷资格认定我国开展商品条码印刷资格认定工作的目的是:提高印刷企业的条码印 刷质量水平,从源头上杜绝带有不合格条码的商品流入市场。通过此项工作,可帮助印刷企业解决条码印刷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完善条码印刷质量控制与管理,提高企业的条码印刷质量。同时对获得《资格证书》的印刷企业,通过中心及分支机构和本企业向系统成员及条码用户宣传获证企业,来扩大获证企业的业务量,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因此,条码印刷企业应积极申请商品条码印刷资格认定工作。

  2.制定必要的条码质量控制规章制度

  (1)《条码印刷验证制度》明确规定业务人员在承接条码印刷业务时,必须向委托单位索取有关证明文件,核查证明的有效性,并规定证明文件的登记程序。确保企业承揽业务的行为合法、有效。

  (2)《条码设计审查制度》规定条码印刷前对设计稿样进行审查的程序和方法,预防不合格的稿要投入制版印刷。

  (3)《条码印刷品、印版、胶片的管理制度》明确规定条码印刷合格品、不合格品、残次品,印版、胶片出入库登记、保管、移交、监销程序和负责人员。确保企业对条码印刷全过程的有效控制。

  (4)《条码印刷品质量检验制度》明确规定各工序质量检验人员的职责和检验合格放行程序,确保只有经过检验的产品才能投入使用或加工,杜绝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出厂。

  上述规章制度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可以单独制定,也可以将其纳入企业的《商品条码印刷质量保证手册》中,作为手册中的一部分内容制定。企业商品条码责任制参见图2。图2企业涉及商品条码质量的主要部门的责任制参考图

  3.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在企业内部进行条码知识上岗培训,组织相关人员学习与条码有关的技术法规及条码专业知识,通过培训,使有关人员了解条码质量的重要性,了解与其本职工作相关的条码技术和法规要求,以保证条码印制质量。

  三、条码设计环节的质量控制

  产品包装设计环节是控制条码质量的重要环节。该环节也是控制条码质量的最根本、最直接、最经济的控制环节。从事产品外包装及商品条码设计的人员应熟悉和了解国家有关商品条码的法规、规章及相关国家标准,从以下几方面保证商品条码的设计质量。

  1.商品编码唯一性
  在商品条码应用系统中,商品及商品价格的差异是靠不同的商品编码来识别的。假如把两种不同的商品用同一编码标识,计算机系统就把它视为同一种商品,从而造成扫描结算上的错误。因此,在设计商品条码时,应首先检查商品条码编码是否符合商品编码的唯一性原则,如不符合应及时改正。

  2.放大系数
  放大系数实际上是指商品条码的大小,商品条码太大则会占用过多的包装图案或印刷文字的空间,也不实用;太小则容易造成印刷、识读困难。因此,条码的尺寸大小要适当,通常根据商品外包装的大小及允许印刷的面积,其商品外包装上的商品条码所选择的放大系数应在0.8~2.0范围内,一般放大系数应为0.9~1.2,对于0.8~0.9的条码符号,质量控制的难度比较大,应慎重选择使用。

  3.条空颜色搭配
  条空颜色搭配是指条码中条的颜色与衬底颜色所产生的反差是否符合标准。商品条码是用专用识读设备依靠分辨条空的亮暗和宽窄来识别的,因此要求条与空的颜色反差越大越好。一般来说,白色作底,黑色作条是最理想最安全的颜色搭配。由于颜色本身可以有多种变化,所以在选择条空颜色搭配时应掌握一条原则:空色尽量亮,颜色中尽量没有蓝、黑色的成份;条色尽量深,颜色中应含有蓝或黑的成分。

  4.商品条码的印刷位置
  商品条码的印刷位置应以条码符号不变形且便于识读为原则。商品包装上的商品条码放置位置变化越大,收款员寻找条码并通过扫描器进行结算的速度就越慢,零售效率就越低。因此,商品条码的印刷位置应尽可能标准化。为便于扫描结算,通常应将商品条码印刷在外包装的自然底面上或便于扫描识读的位置。

  5.条高
  在任何程度上对商品条码符号高度的截短,都将会影响对条码的扫描识读,因此,商品条码符号的高度原则上不得截短。

  6.空白区
  商品条码符号左右空白区的尺寸要留够,以便于扫描设备的正确识读。应保证在商品条码的左右空白区域内没有字符、图形、穿孔、划痕等,同时商品条码的印刷位置还应远离商品外包装的边缘,以满足对条码空白区的要求。


  四、条码印刷的质量控制点

  1.承揽业务阶段

  依据《商品条码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业务人员在承接用户定单时,应严格按照《条码印刷验证制度》的规定,查验中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证书,确保所承印的商品条码是合法使用的有效条码。对查验结果进行登记,为本企业承印合法商品条码保留证实材料。

  查验要求:证书应在有效期限内

  根据《商品条码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第1款及第三十条规定,查验证书是否在有效期内。

  应与证书中的厂商识别代码一致

  委托方准备印刷在商品包装上的商品条码中的厂商识别代码,与证书中的厂商识别代码应一致。根据《商品条码管理办法》第十九条及第二十四条的规定,核对厂商识别代码的正确性。

  证书中的系统成员名称应与商品包装上的企业名称一致

  根据《商品条码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及第二十六条规定,核对企业名称。

  上述内容都符合时即可承接业务或签定合同,并将证明复印件与印刷合同一起存档备查,保留期不得少于二年。

  2.顾客提供胶片/印刷版或印刷软片的验证/检验阶段

  依据国家标准GB12904《商品条码》、GB/T14257-2002《商品条码符号位置》以及本企业的有关技术要求规定,检验或验证客户提供的条码胶片、印刷软片、印刷版等,确保客户提供的上述物品是合格品,能够满足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

  3.设计控制阶段

  注意与客户的沟通合作,识别并确定客户需求,建立追踪国家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等有关文件的渠道,了解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的规定,为用户做好参谋。并在企业内部严格执行《条码设计审查制度》,确保所设计的产品符合社会要求和技术标准规定;满足客户规定的和潜在的需求。

  客户规定的要求是指顾客以文字或口头形式明确提出的要求。如:合同中的印刷材质、颜色、图案设计等文字规定,以及客户口头明确提出的有关要求。

  客户潜在的需求是指客户没有明确要求,但产品预期的或规定的用途所必要的包装印刷要求。如:商品条码的印刷应符合GB12904《商品条码》和GB/T14257《商品条码符号位置》的规定等。

  4.印刷试样或批量印刷阶段

  通过对印刷小样的试验,确保企业工艺技术、印刷设备、操作人员、工作环境及原辅材料能够满足条码印刷质量要求。印刷小样检验合格后进入下道工序。

  通过对印刷工艺、设备、环境、人员、原辅材料的控制,对半成品的检验控制,确保条码印刷质量。

  可考虑以下内容:
 
  工艺技术要求
  必要时,制定条码印刷工艺技术文件。在没有明确的工艺文件就不能保证商品条码印刷质量时,应明确规定各有关工序流程和要求。

  印刷设备
  使用合适的印刷设备并对设备进行适当的维护,必要时应对设备能力进行鉴定,以确保设备能够满足条码印刷要求。

  操作人员
  对操作人员提供适当的培训,使其明确本岗位的职责,熟悉和了解条码标准中与自己工作有关的规定,并具备一定的现场控制条码印刷质量的能力。确保操作人员意识到所从事活动与条码质量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做出贡献。如:不能满足要求所产生后果,包括企业的经济、信誉损失和对环境的负影响等等。

  5.质量检验阶段

  有效控制成品检验过程,确保只有通过检验/试验的印刷成品才能出厂或交付使用。质量检验人员应依据GB/T18348-2001《商品条码符号印制质量检验》国家标准的要求,严格执行本企业的《条码印刷品质量检验制度》,按规定的检验程序检验产品并出具检验报告、签发合格证、放行产品或处置不合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