敋
拼音 [gé] [guó] [è] 注音ㄍㄜˊ ㄍㄨㄛˊ ㄜˋ
总笔画10画
简体部首攵部 部外笔画6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攴部
五笔TKTY 仓颉HROK
郑码RSJM 四角28640
结构左右
统一码654B
笔顺ノフ丶丨フ一ノ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gé(ㄍㄜˊ)

⒈  古同“挌”,击打。

统一码

敋字UNICODE编码U+654B,10进制: 25931,UTF-32: 0000654B,UTF-8: E6 95 8B。

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异体字

详细解析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敋

挌【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古伯切《集韻》《韻會》《正韻》各額切,𠀤音格。《說文》擊也。

鬭也,止也。《魏志·任城王傳》手挌猛獸。

《玉篇》舉也。

《唐韻》盧各切《集韻》歷各切,𠀤音落。亦擊也。或作擽。

《集韻》《韻會》𠀤曷各切,音鶴。拫挌,牽引也。《集韻》或作𢼛。《韻會》《正韻》通作格。◎按《說文》古覈切,取音微別。

说文解字

挌【卷十二】【手部】

擊也。从手各聲。古覈切

说文解字注

(挌)擊也。凡今用格鬥字當作此。後漢陳寵傳。𣃔獄者急於篣挌酷烈之痛。注引此說文。周禮注曰。若今時無故入人室宅廬舍、上人車船、牽引人欲犯法者。其時格殺之。無罪。公羊定四年注曰。挾弓者、懷格意也。莊卅一年注。古者方伯征伐不道。諸矦交格而戰者。誅絕其國。此等格字皆當从手。从手。各聲。古覈切。古音在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