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从改变自己,到改变他人》
龙源期刊网.com
从改变自己,到改变他人
作者:周顺海
来源:《师道》2012年第12期
一
教师的一天,是极为平常的,其重复、单一的状态容易使教师的职业倾向产生偏移。有的会掉入生活的泥淖,有的则眼前若有光,豁然开朗。我当属后者。每一天,步入校园,我都会有新的发现,教育的过程性体验让我学会了慎独与敏思。教育必须回到每个人的生命世界,才能从日常的琐屑与繁杂中见得生活的意义,才能从废弃与无效中发现本真的价值,才能从倦怠与诱惑中觅到心灵的起点与归宿。
邂逅生命化教育团队,是6年前的事,彼时,我的教师职业开始了美丽的转身。从研读张文质老师关于生命化教育的实践与思考的一系列书籍开始,我一知半解地闯进了这一片浩阔的教育天地,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个人的力量是非常微弱的,我们只能做一点算一点,“想大问题,做小事情”,在夹缝中寻找生存的可能性,在宰制中寻觅生命的律动,在迷乱中寻求生活的诗意。
几年下来,我们一起阅读,一起写作,常聚在一起,谈论教育的话题,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以生命在场的姿态感受来自同伴的力量,使自己在一所小小的乡村中学里有了实践生命理念的舞台。我多少次感念张老师的大度,其量可吞日月,在他托付的几件大事中,我完成得不大满意,而他依然一次次地为我们这些草根教师争取表现的机会。在生命化教育的旅途上,我所迈开的每一步,都是为了自我救赎,我拼命地从生存的环境里汲取生命的能量,试图让语文教学从技术主义上升到艺术层面,以此丰富一个人的生命内涵,带动一群人去践行生活、生命和生存的理念,用一种思想推动另一种思想。
二
在日复一日的常态工作中,教师需要学会用生态的眼光面对教育的难题,方能“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经过三楼办公室,我见到参加工作第三个年头的詹老师,利用上课时间在处理三位男生的问题。我徐步走进去,端出一把椅子,坐下来等待她把手头的工作做完,在静观中,我的思绪飘飞到此刻那缺三位学生的教室里,我不知那位上课的老师如何面对接下来她将遇到的问题。
詹老师继续处理学生,她苦口婆心,耐心劝服。老师辛辛苦苦地上课,本来已极为疲累,而下课时间还要处理学生的问题,甚至还要利用其他时间来完成未了之事,这是一种负重。我不愿意看到老师如此辛劳,常常说,下课时,应该学会喝茶,用泡茶的心理与艺术面对一切考验。詹老师是一位责任心很强的新老师,她曾经在“一对一成长共同体”校本教研中以率真的表现给我以感动,她能够坚守,执意地摸索教育的规律,这是不容易的。15分钟后,詹老师陆
篇二:《改变别人与改变自己》“改变别人与改变自己”话题作文导写与例文
有一位年轻人,听说深山寺庙里有一位高僧会移山之术,于是前往求教。高僧就带年轻人朝身体左侧的一座高山走去。翻过高山来到山下以后,高僧说:“年轻人,这座山刚才在我们的左侧,现在移到了我们的右侧,这就是我的移山之术。”年轻人迷惑不解,高僧进一步说道:“客观环境是不可改变的,能够改变的只有自己。”
以上是一个寓言故事,我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或许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往往要求改变别人的情况较多,而改变自己的情况较少,这是为什么呢?
请就“改变别人与改变自己”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本题着重引导学生从作文的基础等级着手,从发展等级着眼,从构思谋篇的立意运筹,从现实和理性入笔,以形创新,以意制胜。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其寓意比较浅显,不难理解。但在写作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明辨关系。从话题内容看,“改变别人与改变自己”是一个关系型的话题,它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要辩证地对待,辩证地分析,在写作中不能失之偏颇。
(2)联系实际。从材料提示看,与寓言故事中类似或相反的情况很多,在写作时,我们一定要紧密联系现实生活,言之有物,不能脱离实际,空发议论。
(3)形式灵活。从写作要求看,文体自定,形式灵活。若写成议论文,重在旨意;若写成散文,重在情趣;若写成小说,重在形象。
变„„变——变不变
“我是太阳!”尼采在世界面前呐喊。
这句话让他成为疯子,让他在世人的鄙夷之中痛苦地结束了孤独的一生。
“上帝退场了,我便是神灵。”梵高在他破碎的世界里喃喃自语,金色的向日葵无法温暖他性格中的阴暗与潮湿,在精神分裂的残忍欺凌之下,他扣动了扳机,平静地躺在热烈的葵花丛中。
他们改变不了世界的愚昧,只好努力地去诠释自己,然后以世纪早生儿的姿态被世界扼杀。要改变别人,先改变自己吧!像尼采,虽然他生前没有被世界所接受,可他的思想却照亮了人类文化那未曾有人涉足的夜空;像梵高,虽然他不被别人所接受,可他的作品将艺术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不要去奢求世界为你而改变,踏踏实实地去改变自己吧!世界不因一个人而存在,无论这个人有多么强大,哪怕是光芒万丈,也无论这个人有多么弱小,甚至穷困潦倒。世界是公平的,他给予每个人以同样的时间和生命,不同的是我们如何在生命的土地上播种、耕耘。也许有的人很幸运,他拥有一方得天独厚的沃土,在世界的庇护下可以轻松收获;也许有的人被世界所遗弃,只得到了一块贫瘠的山石之地,任凭洒尽汗水用尽心力也得不到与幸
运儿一样的快乐与光芒。于是有人开始埋怨,埋怨命运的不公,自己总是得不到与别人同等的幸福。
就像泰戈尔说的,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反说它欺骗了我们。
我们总是看到那些被紧紧锁上的门,拼命地想去打开它,却不肯转过身去看另一扇世界为我们敞开的窗。于是不停地错过,不停地后悔,不停地流泪。
张悦然说:“人是应该改变的,改变那些让自己痛苦的固执与桀骜不驯,要试着用真诚去拥抱和接纳整个世界,去爱每一个最重要的人,永远不要等到失去了,才让眼泪掉下来。”是的,聪明的人总是在不断地改变自己,他们努力地去适应社会但又不舍弃自己的棱角,就像杯中的水一样,透明晶莹,既能够根据杯子的不同而适时改变自己的形状,又能在坚持固守之中滴水穿石。
人在世界上生存,接受了尘世的浑浊与苦痛,谁能泰然自若地让那些渣滓沉淀于水底而保持灵魂的澄清,谁便达到了生命的最高境界。可以改变自己,但不丢掉个性的棱角。这也许便是我们追求的极致。
不能改变世界,就只好改变自己
虽然我们不能改变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用爱心和智慧来面对这一切。
托尔斯泰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观望者,一种是行动者。大多数人都想改变这个世界,但没人想改变自己。”改变现状,就得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就要改变自己的观念,一切成就,都是从正确的观念开始的。一连串的失败,也都是从错误的观念开始。要适应社会,适应变化,就要改变自己。
柏拉图告诉弟子自己能够移山,弟子们于是纷纷请教方法,柏拉图笑道:“很简单,山若不过来,我就过去。”弟子们不禁哑然。
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移山之术,惟一能够移动山的秘诀就是:“山不过来,我便过去。同样的道理,人不能改变环境,那么就改变自己。
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地下室里,英国圣公会主教的墓碑上写着这样一段话:当我年轻自由的时候,我的想像力没有任何局限,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渐渐成熟明智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是不可能改变的,于是我将眼光放得短浅了一些,那就只改变我的国家吧!但是我的国家似乎也是我无法改变的。当我到了迟暮之年,抱着最后一丝努力的希望,我决定只改变我的家庭、我亲近的人——但是,唉!他们根本不接受改变。现在在我临终之际,我才突然意识到:如果起初我只改变自己,接着我就可以改变我的家人。然后,在他们的激发和鼓励下,我也许就能改变我的国家。再接下来,谁又知道呢,也许我连整个世界都可以改变。
人生如水,人只能去适应环境。如果不能改变环境,就改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克
服更多的困难,战胜更多的挫折,实现自我。如果不能看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只是一味地埋怨环境不利,从而把改变境遇的希望寄托在改换环境上面,这实在是徒劳无益的。有些事不是你想像的那样
眼见不一定为实,有时候,我们连自己的眼睛都不能能相信。
因为眼睛看到的只是最表面的东西,它代表的不定都是真相。
世界上有太多的假象,我们虽不能做到事事通透明白,但至少可以做到“凡事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被假象蒙蔽,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要改变世界先改变自己为了让生活更美好,我们一直在努力,但有时更需要改变的是我们自己,我们的内心。如果你想要成功,你就必须要改变!如果你不改变,你就只能像你以前那样,平平庸庸、碌碌无为、渡过一辈子。
有这样一个寓言:有一条小河从遥远的高山上流下来,经过了很多个村庄与森林,最后流到一个荒芜的大沙漠。河流想:“我已经越过重重的障碍,这次一定不例外,同样能够穿越这个沙漠吧!”
当河流决定要穿越这个大沙漠的时候,它发现它的身体渐渐消失在松软的泥沙当中,河流振作精神。试了一次又一次,总是徒劳无功,于是它灰心了。“也许这就是我的命运了,我永远也到不了传说中那个浩瀚的大海。”河流沮丧地自言自语。
这时候,四周响起了一阵低沉的声音,“如果微风可以跨越沙漠,那么河流同样是可以得。”河流细听声音的方向,原来是沙漠发出的声音。河流很不服气的回答说:“那是因为微风可以飞越沙漠,可是我却做不到。”
“因为你总是坚持你原来的样子,所以你永远无法跨越这个沙漠。你要想跨越沙漠,你必须让微风带着你飞过这个沙漠,到达你所期望得地方。只要你愿意放弃你现在的形态,让自己溶入到微风中。”沙漠用它低沉的声音点化着。
河流听了沙漠的点拨恍然大悟,河流沉思片刻。自言自语说:“的确是这样,放弃我现在的形态,然后借着微风?不!不!”河流无法接受这样的概念,毕竟它从未有过这样的经历,叫他放弃原有的形体,那么不是自我毁灭了吗?河流踌躇的迟疑着。
这里沙漠,又用低沉的声音说:“微风可以把水气包含在它的怀抱中,然后飘过沙漠,到了适当的地点,微风就会把水气释放出来。于是,就变成了雨水。然后这些雨水又会融聚汇合在一起,形成河流继续前进。”
那样我还是现在的河流吗?河流很困惑的问沙漠……
沙漠严肃的回答说:“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不管你是一条河流还是看不见的水蒸气,你内在的本质从来就没有改变。你会坚持你是一条河流,是因为你从来不知道自己内存的本质。”
此时,在河流的心中,隐隐约约地想起自己在变成河流之前,似乎也是微风带着自己,飞到山腰然后变成雨水落下,才汇聚成今日的河流。
想的此时,河流鼓起勇气,投入微风张开的双臂。融入在微风中,让微风带着它,奔向它生命的梦想。{改变自己,改变他人}.
其实,我们每个人生命的历程也像河流一样,想要跨越生命的障碍,达到自己想要的成就,也需要有放下自我、改变自我的决心与勇气。生命有所坚持,但是到达目标的过程要学会变通。这样才能迈向新的高度与起点。最终达到生命与阅历的不断成长与升华。
如果我们不懂得变通的法则,那么我本人就会像寓言中的河流一样,消失在茫茫无际
的人生沙漠之中。要让事情改变,先得改变自己,要让事情变的更好,先让自己领悟到,得与失、常与变的法则。一个人如果不先改变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使自己成长为一个人格高尚、道德完美的人,那么他就很难获得成功,更谈不上去影响改变别人。
人生在世,先改变自己,进而改变生活,最后改变世界。如果同事对你不友善,你不去改正自己的缺点,既是你换个工作环境也没用;如果你的销售业绩提高不了,你不去改变销售策略与为人处事之道。即使调换了行业也是无际于事的。只要自己改变自己,超越自己,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与心态。相信一切皆会改变
思想的芦苇
余荣
芦影在日光下晃动,
踪迹如此飘然。
是光移动了影子,
还是影子移动了光。{改变自己,改变他人}.
——通记
一只小花雀停在我的书桌前,银灰色的羽毛镶着几缕红色。我盯着它的那一刹那它正盯着我,它似乎一点也不木然,小小的眼睛里凝聚着大自然万物的惊奇和智慧。它好像想对我
说什么。是它的奇遇,还是它的见闻?
我伸出手去,它却“扑”地一声飞得无影无踪,只留下些许眷恋。从它最后的眼神我读到了无奈。
微风中的芦苇,柔曼妩媚。美丽的芦苇被制成了引领时尚的时装。翠绿的芦叶和银白芦花在随着风儿舞蹈。你把阳光撒在天间羽化为蝶和鸟,它们飞向清澈的天空。
我曾目睹芦苇被摧毁的全过程。往日温和文雅不知去向,取而代之的是粗鲁和凶残。被撕裂的芦叶在空中呻吟,被掰断的芦茎在泥水里挣扎
暴风雨过后,微微的风徐徐地踱了过来。它是来检阅战果,还是来安抚受伤的生灵?我们不得而知。我们能够了解的只有:一个强大的入侵者对无助弱者的蹂躏和残杀。芦苇无语。几枝尚存的芦杆在风中无力地摇晃,似乎在抗议着什么,但是,没有声音。可怜的芦苇认为自己生来柔弱本来就不具备反抗的能力。它试着再一次仰望天空,一只飞鸟掠过,把执著的求留在空中。片片乌云滚来,将可怕的阴影压向苇地,暴风雨即将来临,芦苇又在颤抖。芦苇低下了头。{改变自己,改变他人}.
芦苇再一次被摧毁。原来芦苇生来就是被人践踏的。
芦苇低头无语。暴风雨为什么那么强大呢?芦苇去天堂问上帝:“我想掌握世间百相。”“为什么呢?”“这样我就不会被暴风雨摧毁了。”上帝听后非常地生气把芦苇放在了黑暗里。
芦苇很害怕,因为黑暗的尽头是i一场更大的暴风雨。
芦苇沉醉在冥思之中如同诗人一样。芦苇对自己说:“既然我无法改变:暴风雨的残暴,那就改变自己的柔弱。吧!”
芦苇鼓足了勇气,一遍一遍地鼓励自己。它在向自己挑战。
暴风雨再一次袭击手无寸铁的大地。芦苇在风雨中摇曳。它一次一次地告诉自己要坚持下去。经过了暴风雨的洗礼,芦苇变得更加生机勃勃。
阳光撒在还有雨滴的芦叶上,温柔地擦干芦叶上的汗滴。这就是有了、思想的芦苇。有了思想的芦苇会笑傲万物的。
“人生之不如意十常八九”,关键在于改变环境还是改变自己。
境由心生,心由境造。心凉了,太阳也不再温暖;心暖了,冰川也会被融化。芦苇一次又一次向暴风雨低头,一次又一次挺直腰杆。当芦苇昂起头迎接暴风雨洗礼时,它坚强地立在了大地上。
适者生存,既然我们无力改变环境,那就只有改变我们自己了。
明天暴风雨还会来,我们是在沉默中灭亡,还是在沉默中爆发呢?
我们期待着光,那影呢?
评点{改变自己,改变他人}.
本文是一篇饱含深刻哲理的散文。作者借“思想的芦苇”阐明人生的关键在于改变自己的道理,文旨含蓄但不隐晦,思路开阔而不散乱,尤其是文章结尾与题记遥相呼应,形成整体,
使结构十分完整,题意深刻突出。
与自己决斗
“天哪!都已经12点了。”
我简单地收拾了几件衣服装进箱子,“明天,我就要和他去澳州了,让我今晚好好地睡上一觉吧!”我站在镜子前,梳理好之后,熄了灯。
睡在床上,我辗转反侧。
“他,南柯,多好听的名字,一听就知道肯定是挺阳光的。可谁又知道他背后隐藏着狠毒的心啊!”
“哎,别想了,反正明天就要和他去澳州了,以后的事游玩回来再解决。”
我还是睡不着。
“他,南柯,他的钱,我跟他„„”
“反正都认识三年了,他人对我也挺好的。”
“可是,可是他不是正人君子。”
“现在的社会,有几个正人君子?”
“挺多的。”
“正人君子又怎样?穷光蛋一个,有什么用?看看这条项链,戒指,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买得起吗?”
“但是,这些项链,戒指,只不过是表面上的东西。可是和他在一起,尤其是他给我买东西时,我心里不踏实。”
“如今社会,潇洒了,见光了就行。”
篇三:《正确的答案不止一个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正确的答案不止一个
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
——《爱情呼叫转移》《大男当婚》观后感
以前看过徐铮演的电影《爱情呼叫转移》,现在他主演的题材类似的电视剧《大男当婚》更加深了我对婚恋的思考。
徐铮之所以在电影中总是爱情不顺,要求不灵活,适应性弱,以致难以与对方达成默契是主要原因,正如他总结性的台词所说“没有一个女人是为你准备好的,你要尝试去了解她们、适应他们”。电视剧中的他更是自设束缚,女孩年龄太小他觉得没共同语言,对方能力太强他觉得没尊严,不怎么般配的人他却抓住不放,宁可遭受全家的反对,坚信那是对爱情的执着,总之是拧巴到了要命的程度。怪不得条件不好不坏的他35岁还没结上婚。
从他的例子中,可以发现:只要你对伴侣的适应能力够强,自身能力也不差,其实会有很多种美满的搭配在等着你选择。换句话说,真正成熟的男人根本不愁缺少适合自己的女人。曹小强在爱情上是个幼稚的笨蛋,在事业上也缺少建树,所以他屡战屡败。
爱情中,强大的智者懂得以柔克刚,适当改变自己,用行动赢得默契,而不是一味地试图改变对方,从而能够在情场上见招拆招、降龙伏虎,可怜的弱者却只能苦苦寻觅老天为他量身定做的那盘不知道有没有
的菜,结果幸福难觅。
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地下室里,英国圣公会主教的墓碑上写着这样一段话:
"当我年轻自由的时候,我的想像力没有任何局限,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渐渐成熟明智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是不可能改变的,于是我将目光放得短浅了一些,那就只改变我的国家吧!
"但是我的国家似乎也是我无法改变的。
"当我到了迟暮之年,抱着最后一丝努力的希望,我决定只改变我的家庭、我的亲人——但是,唉!他们根本不接受改变。{改变自己,改变他人}.
"现在,在我临终之际,我才突然意识到:如果起初我只改变自己,接着我就可以依次改变我的家人。然后,在他们的激发和鼓励下,我也许能改变我的国家。再接下来,谁又知道呢,也许我连整个世界都可以改变。"
所以改变自己,才能影响他人,不要妄想凭空去改变任何人,你能改变的仅仅是你自己,然后才能带给身边的人好的影响。连古人都知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既然这样,咱们急什么呢?先做好自己吧!
篇四:《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
在英国斯威敏斯教堂地下室里,英国圣公会主教的墓碑上写着这样一段话:
当我年轻自由的时候,我的想像力没有任何局限,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渐渐成熟明智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是不可能改变的,于是我将眼光放得短浅了一些,那就只改变我的国家吧!但是我的国家似乎也是我无法改变的。
当我到了迟暮之年,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我决定只改变我的家庭、我亲近的人,但是,唉!他们根本不接受改变。{改变自己,改变他人}.
现在临终之际,我才突然意识到:如果起初我只改变自己,接着我就可以依次改变我的家人。然后,在他们的激发和鼓励下,我也许就能改变我的国家。再接下来,谁又知道呢,也许我连整个世界都可以改变。
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我们总渴望别人改变,或者改变别人,是否想过自己?一旦出了问题,我们总喜欢给自己找些借口,是环境不好,是别人不好,别人应该如何,似乎只有改变了别人或别人改变了,这个事情才可以解决。
譬如,我们经常看到城市中闯红灯现象,经常有人抱怨,现在的人啊一点秩序都没有,可结果自己也加入了闯红灯一族。总有人在抱怨别人的素质差,可自己的呢?我们似乎总愿意抱怨周围的环境如何的不好,可是我们也是环境的一员,我们总渴望这个环境被改变,渴望其他人能够改变自己不好的一面,可结果总让人受伤。假如每个人都约束好自己,都试图努力改变自己,那样岂不是整个群体也改变了?不要总是想着改变别人,假如自己做的好,你就可以影响别人,不要轻视了自己的影响力。
再看看这个故事吧:
一只乌鸦打算飞往南方,途中遇到一只鸽子,他们一起停在一棵树上休息。
鸽子问乌鸦:“你这么辛苦,要飞到哪里去?为什么要离开这里呢?”
乌鸦伤心地说:“其实,我也不想离开这里,可是这里的人都不喜欢我的叫声。所以我想飞到别的地方去。
鸽子好心地说:“别白费力气了,不改变自己的声音,飞到哪儿都不会受欢迎的”。
很多问题,主要原因还是在自己身上,不是别人不喜欢自己,而是自己还不够可爱。考试没考好,不要找各种的客观理由,自己身上总可以找到很多原因;被别人批评,也不要总抱怨别人,为什么别人会批评自己,而不是他人呢?孩子抱怨父母,父母也不要总是觉得孩子有问题,孩子叛逆,为什么他会抱怨你呢,总归是出了问题,你需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父母责备孩子,孩子也不要总觉得父母在故意找你的问题,故意跟你过不去,他们也不是无
理取闹的人,要想想自己身上的问题。不要总是从别人身上找原因,看看自己身上,也不要总是想着改变别人,其实改变了自己就可能改变别人。
与其改变世界,不如先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某些观念和做法,以抵御外来的侵袭。当自己改变后,眼中的世界自然也就跟着改变了。
我很喜欢下边几句话,送给你:
也许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也许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也许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也许你不能预知未来,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也许你不能事事如意,但你可以事事尽力;也许你不能每战必胜,但你可以竭尽全力;也许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拓展它的宽度。
篇五:《要想改变别人,就先改变自己》要想改变别人,就先改变自己
2012年7月21日,我有幸来到北师大聆听了陈锁明院长做的
报告“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陈院长运用许多睿智风趣的语言从当
前教育中的“个别”现象、教育的今天孩子的明天、教育我们应该做
什么、教育我们能行这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精辟的观点,他非凡的智
慧,独到的见解,震撼着我的心灵。从这次讲座里让我受到了启发,
学到了很多。
一、用包容的心来对待学生
每个学生就好比一个孩子,我们养育自己的孩子并不要求他将来
一定要回报于我们,而当我们传授给孩子知识后却总是要求孩子一定
要考个好成绩。这样的观点致使我们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学生
日常的丁点儿失误就会令我们小题大做,大动干戈。其实归根究底是
因为我们还不够爱孩子,而教育一旦离开情感,一切都无从谈起。
从中我有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我们要爱
学生,学会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
们的喜怒哀乐,用爱去赢得爱,用爱去化解许多的矛盾。爱我们身边
的人,无疑是播下爱的种子,让他们也懂得去爱护和关心别人,尤其
是当老师的我们,面对的是正在成长,性格还没有定型的孩子,他们
最需要的是爱的滋润,我们给予他们的爱心也一定会影响到日后他们
对待别人的态度。曾几何时,看到书上有几句话:“不会对别人宽容
的人,对自己也不会宽容的;不会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爱你的!”
我们要相信自己对学生付出的爱越多,就会获得学生越多的爱,所以我们要学会包容学生的一切。
二、学会改变自己
列夫〃托尔斯泰说:“大多数人想改变这个世界,但却极少有人想改变自己。”而我们教师多少人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们总是想要改变落后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改变低效的课堂教学现状,要改变学生不佳的学习心态,要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然而却没有想要改变自己。整天想改变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就不想改变自己;可不改变自己,又怎能改变课堂呢?长期以来,我们总是通过各种各样的纪律约束,要求学生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认真完成作业,努力学习,而很多学生因为课堂上的机械呆板、枯燥乏味,而兴趣索然,不是偷偷做小动作,就是忍不住说小话,甚至和周围的同学玩起来。因为这一切,让我们总是把目光放在少数的几个学生身上,而牺牲了大部分学生的时间,并不时地埋怨工作又苦又累、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然而,我们却不曾想,是我们身上缺失了什么,才致使我们的学生不爱学,不想学。
其实我们工作的成败,在很大意义上是一个心态的问题。如果视工作为享受的话,就会努力地去享受,然后努力地工作,并取得满意的结果,从中会体会到另一种快乐,于是便成了“努力工作——取得成果——感受快乐”的良性循环。反之,如果把工作当作一种痛苦的历程,便会心生不满,万事抱怨,敷衍了事,一事无成,从而满怀怨恨,不只怨恨别人,还怨恨自己。只有抱着“为自己工作”的心态,
不把教育学生当做一种负担,才能心平气和的将手中的事情做好,也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培养出各级各类优秀的人才,就必须根据学生所需改变自己,这是我们的职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一个学生爱的老师。
篇六:《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印象。改变自己的性格》我有几句话,很简单就可以记住。但做到是绝对很要对自己的把控能力的。我做到了,把自
己改变了。就四句话。
慎于言,谨于行,敏于事,贵于衡。
话越少越好,把自己说的每一个字都变成有用的。说的每句话都要过一过脑子,慎于言这
句话是立身,成事,为人处世之本,这句话悟好了你就能做成大事,处好关系。改变印象只
是最基本的。这句话是重中之重
谨慎在任何时候,任何事情都是绝对没错的。无论做任何事情,一定务必要严谨,松下幸
之助就是典范。所谓严谨不需要多么难,只要留心就行,说话办事要谨慎,要想到万一以及
其他的方面,不要一个方案闯天下,留有多个方案应急。
对于事情要敏感,七窍玲珑心,别人说的任何一句有用的话都要听进去,对事物观察要
仔细。尤其是学生,如果你总是能抓住老师的关键词,每一个知识点,留意每一个不寻常的
事情。你就能跟老师搞好关系,如果你足够努力,绝对能长久的稳居年级前十。
习惯是一只巨缆,每天为他编制上一只丝线,经过时间,它就能无可摧毁。做事之前一
定要找正确的目标,否则你的努力都是白费。但是假如你认定目标,一定要持之以恒。人最
可贵也最可怕的就是恒字。它打败了无数不可匹敌的敌人(不要为女人用上这个字,感情这
玩意儿是很靠感觉的尤其是优秀的女性,恒对她们来说只能是增加厌倦。)
完全原创,全部手打,如果你还有什么问题可以继续在回复里问我。
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