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放是音响DIY发烧友制作最多的选项,也是很多焊机爱好者发烧的起点。不少烧友从功放DIY开始,在制作中积累总结,逐步成为了高手。那么在功放DIY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笔者结合自己的焊机实践,在此列举一二,以作引玉之砖,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布局问题
整体布局是DIY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DIY水平体现的基本方面,在整体布局方面考虑得越多,后面的制作遇到的问题就会越少,通常的思路是根据功放的功率输出设定和使用环境,对整体进行布局安排,即重点考虑供电、散热、信号流程,走线排布等。
1. 布局的基本原则
(1)使整机的热量尽量有效地散发出去:功放是一个功率单元,在整个音响系统中是耗电和发热的大户。整机的设计要保证功放产生的热量能够高效地散发出去。因为高温不仅会影响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会降低很多元件的使用寿命。 (2)整机的重量分布尽量均匀合理:整体的重量分配,对于机壳的受力,整体的防震效果都是有影响的。在保证布局合理的前提下尽量使整机的重量分布均匀合理。 (3)信号的流向自然简明:通常功放所有的接口都安置在后面板上,电源、输入、输出接口要拉开一定的距离,特别要与电源输入保持距离。通常采用的方式是用输出口将输入与电源隔开。既然输入与输出都在后面板上,那么信号就是在机箱里兜了一圈,重点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让这一圈的总线路长度尽量小,而且走向简洁。 (4)各个部件或功能模块的分布合理,既有利于功能的实现,又尽量减少互扰。
2. 常见的典型优秀布局
(1)桌面功放 桌面功放是一个方兴未艾的品种,特别适合听音空间有限,组建小型音响系统时采用。通常都采用前置或后置电源,用散热器将变压器与PCB隔开的布局。个人以为,配合长轴控制电位器或电子音量控制,前置电源的布局更加合理,见图1。
(2)传统台式功放 这种布局最为常见,主要分内置散热与两侧外置散热两种结构。值得一提的是如果采用内置散热,机箱顶板和底板对应散热器翼片的空隙的位置一定要开散热孔,以利空气的流通。内置散热结构多见于合并机,通常依次摆放变压器、散热器、PCB,利用散热器充当屏蔽,减少电源变压器的干扰。通常利用拉索开关或继电器进入输入切换,配合长轴电位器或电子音量控制来缩短信号路径。两侧外置散热的结构多见于纯后级,通常从内到外依次布置电源、PCB和散热器,也有个别的会有所变化,内置散热结构见图2。两侧外置散热结构见图3。
(3)立式功放 这个属于一种异形设计。通常用在对占地面积有要求的场所,有些Hi-End机型偏好这种布局设计。这种布局彰显个性,散热良好,便于分层布置功能模块。但机箱结构件较复杂,连线和装配也都比较复杂,其散热器通常外置两侧,见图4。
图2
图3
图4
特别需要提出的是,由于在业余条件下自己进行五金加工难度较大,通常烧友都采用购买成品机箱后稍加改造的方式来进行制作。市售的机箱有一个普遍的问题,即为了美观而把面板做得很厚,通常都在5mm以上,不少作品甚至达到10mm,明显是强度过剩;而对于面积最大,真正需要受力的底板和顶板的材质却不讲究。实际上底板和顶板的强度是很重要的,特别是通常作为整个器材基座的底板。如果用料太薄,在放置变压器等重量级元件后就会发生明显变形,这样不仅影响装配,还可能使安置其上的PCB发生变形产生故障隐患。轻薄的大面积板材还可能在大音量下产生明显的振动,产生一系列的干扰,所以在机箱的选择上要特别注意整体的强度是否达标。
无论采用哪种布局结构,都应该使变压器与PCB保持一定的距离,通常用散热器将PCB与电源变压器部分隔离,并使小信号线与电源部分尽可能远,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干扰。在接地时要注意一点接地与就近接地相结合,使线路尽量短,信号的回路面积尽可能小,这样可提高信噪比,提高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