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裁办,也有称之为“总经办、总办”之类,顾名思义,凡是集团公司里属于“总字辈”的,都得与之发生联系。其中关系错综复杂,盘根错节,真可谓是职场战略要地。而其要害则在于必须成为总裁的得力幕僚机构,使前面那句话变成“老板老板,老是向命运叫板;总裁总裁,总是有人才”。
有人认为总裁办的功能是协调,但很多人在协调的无奈中迷失自我;有人认为总裁办的功能是督导稽核,但很多人在稽核的过程中陷入琐碎,眉毛胡子一把抓;有人认为总裁办的功能是战略,但很多人在战略的把控中失去了分寸……是风生水起还是四面楚歌、是战战兢兢还是得意忘形?甚至富有经验的职业经理人在面对这份工作时,都会在理性与非理性中左右徘徊、摇摆不定。
然而,称职的总裁办人员总能敏锐地探究其中的奥妙,对企业的全局有所把握,准确地预测与把控下一步的动作,在不露声色中成为老板们瞬刻不离、无可替代的关键人物。
功用一:日常管理事务
总裁办除了需要出色地完成上述五大功能之外,还应该将办公室内部事务做到位。“攘外必先安内”,如果总裁办内部人心涣散、日常事务乱成一团,想要指望这样的办公室去完成上述任何一项重要功能,无疑是天真的想法。
总裁办内部合理的分工,职责的明晰、制度的健全、资料的管理以及日常5S的良好运作,都能让总裁办的效率得到提升,有力地支撑上述五大功能的实现,最终赢得老板的赏识和尊重。
功用二:稽核督导
稽核督导工作是总裁办天生的职能。作为幕僚机构,我们是有义务和必要去减轻老板们身上的重担,至少能让老板们的精力用在重要事情的决策上。因此,总裁办的稽核督导,实质上就是一层过滤网,过滤掉琐碎无效的行政、例行等事务信息,使关键信息及时地呈现在老板们面前。
现实中,有些总裁办的人员辛辛苦苦地进行稽核工作,但毫无结果建树。究其原因在于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稽核到点上,只是将部门递交上来的信息进行汇总,简单地往上传递。这样的结果降低了自身的价值,加重了总裁的负担,实在是不明智的举动。
因此,稽核的过程在于敏锐地抓出各部门递交上来的资料上的漏洞或掩饰之处,抓住关键控制点,并结合实际工作情况,紧紧追查督促,打破沙锅问到底,要有勇气挑战直线部门。这样的稽核才不会认认真真走形式。
稽核的结果在于督导,稽核出了结果,就要布置下一步的督促和追踪计划。每一次讨论的结果,直线部门是不是去执行了、执行是不是到位了,相对上一次进步了多少等等,都需总裁办的人员瞪大眼睛去看。只有总裁办人员瞪大了眼睛,问题才不会越积越多,关键控制点就会越理越清晰,流程才会越来越顺畅,下面的人工作才会有压力和动力,老板的常规事务才会越来越少。
总之稽核工作做到位,企业的执行力就会提高,于人于已于企业,百利而无一害。
功用三:流程体系的维护与完善
经常与老板对话的咨询顾问们会发现一种有趣而值得深思的现象。让老板放心的人,往往是具有全局观念、专业度高、与老板拥有共同的语言体系的人。令人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向这种方向努力,也许是缺乏勇气或信心。
企业战略的达成,不仅仅在于规划,而且在于执行。幕僚人员应该清晰地认识到战略的执行在于每一个流程的把控。当然我们不否认,任何企业在经过多年市场的考验后,都拥有一套颇具特色的流程和方法论。然而,这套看上来行之有效的方法真的有那么美,还是自我感觉良好呢?其实这个问题一直是企业老板心中的一个症结。变革吧?以前一直是这样从小做大的。不变革吧?这个摊子以后能不能顺利交班,又是一个疑问。
在老板左右为难的时候,总裁办的另一项功能便浮出了水面,那就是流程体系的完善与维护。所谓流程体系,即是指为了给特定的顾客或市场提供特定的服务而精心设计的一系列活动。因此,维护和完善流程体系,就是对企业战略、增值营运流程,以及支撑它们的系统、政策、组织、结构等进行有效地重塑,以达到工作流程和生产效率的最优化。
为了实现这一功用,总裁办人员需要从全局视野出发,描绘出以产品为核心的公司总流程(部门划分的依据),再从总流程引申出子流程(部门内部职责及分工的依据),并搜集相关资料和数据一步一步地进行系统分析,抓出企业问题的关键所在――即关键流程。关键流程应该是目前绩效低下、地位重要、落实可行的。关键流程的抓出,能为企业下一步管理工作树立针对性地改善目标。
这对总裁办人员的素质和专业程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总裁办的管理者不仅需要在办公室中进行行政作业,还需要走出去,熟知业务流程与系统知识,经得起其他直线部门发起的挑战!需要知道的是,不懂流程和系统,老板是不会放心你去做事的。